綠建環評知多一點點

人物專訪
為綠色建築護航 實現可持續發展
蘇鴻輝測量師為現任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的主席,於70年代起開始投身建築行業,是一名理工學院出身的工料測量師,見證本港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在建築工程中,他主力負責樓宇的成本控制,協助客戶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完成項目。

踏上綠建先驅之路

他對綠色建築發展充滿熱忱,於2012年獲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提名成為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的董事,「當時社會開始關注全球暖化議題,減碳排放的概念仍未成熟,但我認為綠色建築對環保工作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期望尋找方法解決氣候問題。」

他憑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大力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力求在採購過程中選用綠色環保物料和建材,既減少碳排放,又提高成本效益。同時,他積極參與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的工作,對協會的發展、策略、管理和營運做出很大的貢獻。
未來我們計劃將推出更多
綠建環評評估工具全球版!

綠伴同行帶領協會一直前行

他介紹道,「建築環保評估協會開發和使用的綠建環評(BEAM Plus) 工具涵蓋建築物整個生命週期,包括規劃、設計、施工、調試、裝修、管理、運作及維修等,透過對每個階段進行環境評估,項目的設計師、承包商和營運商可以從而找出節能減碳方面的改進空間,提升其長期經濟效益。」

他表示,協會最初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組成,成員不多,各人皆來自不同專業領域,騰出工餘時間參與協會運作,更經常開會討論至深夜時分,工作雖然不輕鬆,但有意義。最讓人感到滿足是努力得到正面回報,由2011年綠建環評登記項目僅約100個,至今登記項目急增至2,600個,並發展出7種綠建環評評估工具,覆蓋範圍更全面。

綠建環評走向數字化

隨著項目登記量顯著增加,綠建環評工作愈加繁重,自動化工作程序變得必要,加上2019年疫情爆發,令各行各業工作進度受阻,協會更逼切地需要一套自動化系統以提高效率。他擁有開發類似系統的經驗,便自告奮勇參與打造全新的iBEAM®評估自動化系統。

「系統開發一般需要較長時間,我們於短短1年間推出新系統,最難忘是團隊在聖誕節假期仍工作得如火如荼,系統的用戶需求、商業營運及編程的發展速度皆令人非常滿意。」

他談起iBEAM®時眉飛色舞,無疑是他最滿意的項目之一,他亦為項目進行了不少宣傳。「iBEAM®成功帶領綠色建築評估走向數碼化,透過雲端儲存分享綠建數據,增加評估透明度、更有效率且對使用者友好,長遠更可建立大數據庫,支援數據分析工具的應用,為業界提供分析,預測綠色建築的發展趨勢,就綠色政策及實踐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議。系統實現無紙化審核流程,將所有建築環境數據上載至雲端,提升評估透明度、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亦有助減少碳排放 。」

展望協會未來發展路向

接下主席重擔,他對協會的未來工作充滿抱負,「政府的總樓面面積寬免政策中有關BEAM Plus的認證要求,正面認可了協會推動綠色建築的工作,而金融機構也可以採用BEAM Plus認證作為工具,評估綠色建築的融資項目。我們未來將配合政府政策持續優化綠建環評評估工具與程序,除了加大力度向既有建築推廣綠建環評外,亦會探索和開發合適工具以評估更多建築類型,例如餐廳、酒店,令整體建築環境『變綠』。」

他又指,協會致力培訓綠建人才,更與香港6所大專院校合作,將「綠建通才(BEAM Affiliate)」培訓計劃引入到相關課程中,讓新一代盡早認識綠建環評,計劃迄今已培訓出1,400名綠建通才。協會不斷革新培訓內容,於2024年6月推出升級版綠建通才課程。「我們計劃把課程推向大灣區和香港以外的地區,希望可以為社會塑造和吸納人才,招攬更多同路人共同推動綠色建築。」

今年5月,協會推出綠建環評既有建築(全球版)1.0版,他表示:「這是我們邁向國際舞台的第一步,為配合政府一帶一路發展,未來將計劃推出更多綠建環評評估工具全球版,將綠建環評推廣到香港以外地區,包括內地及海外地區,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蘇鴻輝測量師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主席 (2024-2026)

  • 香港設施管理學會前任會長 (2003-2004)
  • 香港測量師學會課程認證專家小組 (2009-2011)
  • 香港測量師學會創會會員
  • 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香港分會設施管理專家組委員會主席 (2009-2013)
  •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 iBEAM 督導委員會主席 (2020至今)
  •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會員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 (2022至今)
  •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 (2018-2023; 2024年6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