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環評知多一點點

人物專訪
推動可持續發展 建設綠色建築之都
在香港這個人口密集、高樓林立的社區,人們不得不開足冷氣來對抗酷熱天氣,造成能源消耗。本港建築物的耗電量是碳排放主要來源,作為綠色建築的先行者,資深能源工程師鍾志良先生專注推動低碳轉型,他相信透過改善節能設計,綠色建築可以對抗氣候變化,並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綠色建築事業轉捩點

鍾志良工程師在建築界打拼逾三十載,他的工作不僅要確保建築物高效利用能源,還需說服業主和建築師採納節能設計,並在成本、美觀與節能設計之間找到平衡。在2000年,他參與香港濕地公園的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項目,讓他體會到節能設計的重要性,「那時我意識到,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會是未來的大趨勢,從此便開始投入其中。」

制定可持續標準

他曾遊走中國內地參與多個節能項目,包括北京首個燃氣冷熱電三聯供系統,並在香港工程師學會的燃氣及能源分部、香港能源工程師學會及多個國際能源學會香港分會擔任主席及重要職務,與業界資深工程師、政府機構及企業代表共同推動創新的節能技術。後來他加入了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的技術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核、監督和指導綠建環評評估。

社會各界需加強節能意識

在審批過程中,他需要評估建築項目是否符合相應的綠建環評標準,並協調不同委員的專業觀點以達成共識。「發展商往往重視初期投資成本,但現時的建築物的生命周期往往長達80年。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周期,長期營運碳(Operational Carbon)排放比隱含碳(Embodied Carbon)排放往往多數倍。」

他認為,許多人的節能意識不足,商業建築中能源浪費的情況相當普遍,建議政府及業界應加強推廣節能建築技術。「當節能措施的回報率上升,企業自然會更積極地採取行動。」
我們需要讓業主和建築師明白,
節能設計不僅是短期利益,
更是長期財富。

持續優化綠建環評以應對氣候變化

「綠建環評採用認可評級推動發展商以各種措施提升樓宇能源效益,並鼓勵項目採用創新設計達致更環保水平,大幅推動節能技術的發展。」不過他認為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我們需要與時並進,特別是應對極端天氣方面,考慮將更多韌性設計的考慮納入標準中。」他希望未來能在評估中加入更多與智慧建築和氣候適應相關的內容,以應對全球暖化帶來的挑戰。

作為香港工程師學會能源專業界別的創始倡議者之一,他最滿足的是看到香港逐漸接受綠色建築的概念,「當我二十年前獲得美國綠色建築專業人員認證時,這在業界還是個新鮮事,但現在已經成為標準。」他笑著說道。他以「Stay Hungry, Stay Curious」作為宗旨,勉勵更多年輕工程師投身於綠色建築事業,把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承下去,讓香港在綠色建築和低碳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鍾志良工程師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第一副主席 (2024-2026)

  • 美國能源工程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 (2023-2025)
  • 香港能源工程師學會會長 (2012-2014)
  • 能源學會(香港分會) 主席 (2006-2008)
  • 香港工程師學會能源專業界別顧問小組主席 (2015-2018)
  • 香港顧問工程師協會主席 (2011-2012)
  •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 (2023-至今)
  •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綠建環評專家小組 - 能源使用 - 主席 (2024至今)
  •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技術審查委員會主席 (2017-2022)、委員 (202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