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環評知多一點點

人物專訪
追求卓越 提高綠色建築標準
會面總會提早半小時出現的李可堅,是一個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他對綠色建築專業人才的培訓嚴謹,「建築署舊同事說考了三次綠建專才也不合格,我告訴他其實考試並不難,只要了解每一個綠色建築評估項目的背後概念便可以,後來他沒有再來找我,應該是通過考試了。」

從建築到綠色建築倡導

李可堅早年於加拿大攻讀建築,還涉獵環境、城市規劃、園景及室內設計。「70年代大家已經開始討論綠色建築,著重在建築設計上減少能源消耗,並關注太陽角度對建築物的影響。」他回港在私人機構擔任建築師,其後往加拿大工作了數年,再回流香港,先後加入屋宇署及建築署,負責政府項目的的建築設計,一回便是22年,直至退休。

他反其道而行,由私人企業跳入官場,獲得政府重用,退休前職位是建築署總建築師。「過去綠色建築未受重視,發展商較少考慮環保因素,建築設計是否受歡迎更重要。政府工程則對綠色建築的投資較為慷概,部門可向立法會申請額外撥款,用於設置再生能源設施。」

綠建種子從綠建專才教育計劃萌芽

在退休前,他成為了綠建專才,「當時綠色建築越來越受關注,政府亦鼓勵我們考取相關證書,我便參與建築環保評估協會舉辦的綠建專才培訓。後來協會需要更多人手,邀請我加入成為其中一員,便一直為協會服務至今。」

他利用自身豐富的專業經驗,參與建築環保評估協會專業發展委員會,負責人才培訓;同時加入技術審查委員會,負責批准、監督和指導綠建環評項目評估及綠建環評工具開發。「作為建築師,希望被動式設計能被廣泛採用,包括大廈座向、窗戶設置、天窗裝置、隔熱及建築材料等,減低能源消耗。」

堅守最高項目標準

綠建環評將綠建項目評定為銅、銀、金及鉑金級,截至2024年1月,登記項目已經超過2,500個,當中有500個屬於最高級別的鉑金級項目。「有人認為綠建評估『好難搞』,需要提交好多文件,亦有人認同我們的高水準,有助提升評估的含金量。很高興看到更多項目開發商以取得鉑金級為目標,反映建築界對環境的重視。」 為了改善香港建築環境,政府多年前推出新總樓面面積寬免機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綠建環評。「政府希望進一步提高項目標準,這需要靠業界共同努力完成。事實上,提高綠建水準並不一定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有許多方法可以實現。我們希望能夠鼓勵更多項目參與綠建環評,提高整體環境品質。」

綠建環評走出香港

從事協會事務12年,他對綠建發展仍有遠大抱負,希望將綠建環評推廣至世界各地,建立國際知名度。「不僅是香港,希望澳門、廣州、上海及北京,甚至英國也能應用該評估。我們會考慮不同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城市設計的差異,並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測試,以確保標準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雖然過程艱辛,
但我們仍堅持追求卓越,
並以達到高標準為動力。

李可堅建築師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主席 (2022-2024)

  •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總建築師
  •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技術審查委員會主席 (2022-2024)
  •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專業發展委員會主席(2014-2017)、委員(2012-2024)
  • 「綠建環評室內建築2.0 版」督導委員會召集人 (2021-2024)
  •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董事 (2022-2024)
  •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標籤委員會主席 (202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