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环评知多一点点

人物专访
为绿色建筑护航 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鸿辉测量师为现任建筑环保评估协会的主席,于70年代起开始投身建筑行业,是一名理工学院出身的工料测量师,见证本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在建筑工程中,他主力负责楼宇的成本控制,协助客户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案完成项目。

踏上绿建先驱之路

他对绿色建筑发展充满热忱,于2012年获香港设施管理学会提名成为建筑环保评估协会的董事,「当时社会开始关注全球暖化议题,减碳排放的概念仍未成熟,但我认为绿色建筑对环保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期望寻找方法解决气候问题。」

他凭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力求在採购过程中选用绿色环保物料和建材,既减少碳排放,又提高成本效益。同时,他积极参与建筑环保评估协会的工作,对协会的发展、策略、管理和营运做出很大的贡献。
未来我们计划将推出更多
绿建环评评估工具全球版!

绿伴同行带领协会一直前行

他介绍道,「建筑环保评估协会开发和使用的绿建环评(BEAM Plus) 工具涵盖建筑物整个生命週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装修、管理、运作及维修等,透过对每个范畴进行环境评估,项目的设计师、承包商和运营商可以从而找出节能减碳方面的改进空间,提升其长远经济效益。」

他表示,协会最初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组成,成员不多,各人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腾出工馀时间参与协会运作,更经常开会讨论至深夜时分,工作虽然不轻松,但有意义。最让人感到满足是努力得到正面回报,由2011年绿建环评登记项目仅约100个,至今登记项目急增至2,600个,并发展出7种绿建环评评估工具,复盖范围更全面。

绿建环评走向数字化

随着项目登记量显着增加,绿建环评工作愈加繁重,自动化工作程序变得必要,加上2019年疫情爆发,令各行各业工作进度受阻,协会更逼切地需要一套自动化系统以提高效率。他拥有开发类似系统的经验,便自告奋勇参与打造全新的iBEAM®评估自动化系统。

「系统开发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我们于短短1年间推出新系统,最难忘是团队在圣诞节假期仍工作得如火如荼,系统的用户需求、商业运营及编程的发展速度皆令人非常满意。」

他谈起iBEAM®时眉飞色舞,无疑是他最满意的项目之一,他亦为项目进行了不少宣传。「iBEAM®成功带领绿色建筑评估走向数码化,透过云端储存分享绿建数据,增加评估透明度、更有效率且对使用者友好,长远更可建立大数据库,支援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为业界提供分析,预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就绿色政策及实践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系统实现无纸化审核流程,将所有建筑环境数据上载至云端,提升评估透明度、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亦有助减少碳排放 。」

展望协会未来发展路向

接下主席重担,他对协会的未来工作充满抱负,「政府的总楼面面积宽免政策中有关BEAM Plus的认证要求,正面认可了协会推动绿色建筑的工作,而金融机构也可以采用BEAM Plus认证作为工具,评估绿色建筑的融资项目。我们未来将配合政府政策持续优化绿建环评评估工具与程序,除了加大力度向既有建筑推广绿建环评外,还会探索和开发合适的工具以评估更多建筑类型,例如餐厅、酒店,令整体建筑环境『变绿』。」

他又指,协会致力培训绿建人才,更与香港6所大专院校合作,将「绿建通才(BEAM Affiliate)」培训计划引入到相关课程中,让新一代尽早认识绿建环评,计划迄今已培训出1,400名绿建通才。协会不断革新培训内容,于2024年6月推出升级版绿建通才课程。「我们计划把课程推向大湾区和香港以外的地区,希望可以为社会塑造和吸纳人才,招揽更多同路人共同推动绿色建筑。」

今年5月,协会推出绿建环评既有建筑(全球版)1.0版,他表示:「这是我们迈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为配合政府一带一路发展,未来将计划推出更多绿建环评评估工具全球版,将绿建环评推广到香港以外地区,包括内地及海外地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出一分力。」

苏鸿辉测量师

建筑环保评估协会主席 (2024-2026)

  • 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前任会长 (2003-2004)
  • 香港测量师学会课程认证专家小组 (2009-2011)
  • 香港测量师学会创会会员
  •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香港分会设施管理专家组委员会主席 (2009-2013)
  • 建筑环保评估协会 iBEAM 督导委员会主席 (2020至今)
  • 建筑环保评估协会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 (2022至今)
  •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董事 (2018-2023; 2024年6月至今)